立春的民间风俗特色
立春的民间风俗特色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岁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过后进入到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
一、历史渊源
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的民俗活动、凝聚宗族、和睦邻里、祈福辟邪,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春天的节日,春天的节日历史悠久,形成一个自然的传统节气。
二、传统风俗
立春节气风俗习惯有:打春牛、吃春饼、吃春卷、贴宜春、咬春等。
1、 打春牛
打春牛,是在立春节气这天用鞭子抽打土牛,让土牛耕入土中,以示春耕开始之意。有的是用泥制作成土牛,有的是用竹板制作而成。在《燕京岁时记》有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牛图》,及《历书》开列吉辰。御前仪仗队十六人,执旗幡、金鼓、鸾驾、扇盖等物。导以京兆尹、翰林院修撰领之是日绿头巾之市肆卖者极多,谓之卖春帽。这段记载充分说明当时的皇家祭祀活动中已经有打春牛这一项目了。
2、 吃春饼
吃春饼是立春节气的一种古老习俗。在《岁时广记》中记载:立春节供饼食以祭先。在老北京人祭祀完祖先之后,在大年初一除了水饺之外吃的就是春饼了。用面粉烙制或者蒸制而成薄饼,卷上炒好的绿豆芽菜和韭菜等菜配着大葱和面酱吃起来美味可口。吃春饼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心愿。
3、 吃春卷
吃春卷在古时也叫咬春。在《岁时广记》中引述了唐代人认为正月十五的元宵是咬春这一习俗的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以迎岁。这里的萝菔就是现在说的萝卜;生菜是现在说的菠菜;春饼就是现在说的薄饼。在《酌中志》里又记载了:正月初二日各上大寿桃一碗亦曰吉祥云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初以至五为羊初六为马初七为牛初八为衬此皆所主也。这段记载说明古代帝王在这一天都要食用吉祥物来祝福自己长寿健康太平。《周礼》记载:凡和,春暴韭以卵。这里的和指的就是脍。这是把鱼切成薄片或者细丝的意思。古人把鱼切片或者丝状后用豆酱清醋和韭菜炒制而成叫做脍。脍这种做法在《论语》里也有记载:脍不厌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鱼儿也开始活跃起来,所以春天吃脍最为美味。《诗经》里有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里的卷耳就是现在的曲菜。《说文解字》里说:卷耳,菜也。卷耳就是一种在春天里常吃的菜。春天吃曲菜是古代一种习俗。《周礼》说:凡麦也以和羹。麦子做的食品在古代属于谷物食品中的上品。《礼记》里说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